摘要:“诚实守信”是一种美德,然而我们小学生或多或少染有说谎习惯。这种行为习惯影响他们的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也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形成小学生说谎的原因,并提出了矫正这种不良习惯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 说谎 原因 矫正 策略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公民最重要的道德品质之一。少先队组织几十年来倡导的“八字”作风之首便是“诚实”。然而现在每个学校,甚至每个班级都少不了有几个学生染有说谎行为,甚至有习惯撒谎的不良品德。 一、小学生说谎行为的主要原因 其一、成人的不当行为影响孩子。例如:家长告诉孩子如果他这次考试得了100分或者在全班排第一名就奖励给孩子他想要的东西或星期天带孩子去游玩。而当孩子真的做到家长的希望而要求家长兑现承诺时,家长则找个理由搪塞孩子:“爸妈要加班”或是“今天没空,下次再买给你”等等。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明白大人只是在骗他而达到大人自己的希望而已。小学生正处于学习模仿的时期,那么他也会模仿大人的这种行为。虽然大人是无意的,但是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比较差,也不够自觉,久而久之,就养成一种潜意识的撒谎习惯。 其二,由于社会生活中存在有不诚实,口是心非,自私等坏榜样,他们逐渐领会到其中的含义,开始模仿,形成自觉和不自觉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不良定势。例如,有的大人为了私事,明明身体无恙却装病请假;邻居来借东西,母亲不愿借,谎称找不到等等。另外,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使学生形成了只要有了钱,什么事都好办的错误思想。他们想逛公园、打电子游戏、买新玩具……这都是需要钱,钱从哪里来?跟家长要!于是向家长伸出手,各种各样的“理由”便出来了。 其三,小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没有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缺乏知识、经验;辨别是非能力差,思想意识、道德情感缺少正确导向;虚荣心强,善于模仿,娇惯任性,放荡不羁,容易冲动,说谎已成为他们应急的措施。 二、小学生说谎行为的矫正策略 对于一个正在成长的小学生,说谎行为如不及时矫正,任其发展,将从说谎发展到说骗,从说骗发展到诈骗,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实践表明,不良行为发现越早,纠正得就越快,就越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 第一、改变态度,多一份偏爱
有说谎行为的学生多半是学习成绩比较差,他们往往在老师、家长、班集体中地位不高,经常受到教师的斥责和同学们的歧视,甚至挨家长的打骂。他们对教师或家长有戒心或敌意,心虚,敏感,缺乏信心,常自爆自弃,不求上进。为了消除这些思想顾虑,摆脱消极因素,教师、家长和同学们必须改变过去的看法和态度,提高他们的地位,给他们多一点“偏爱”。为此,大家应真心实意尊重、关心、爱护这些学生,热情和耐心地帮助这些学生,只有这些学生体察到教师的善意、集体的温暖他们才会消除对立情绪,增强对别人的信任感,才乐于接近老师并接受指导。 |